对鲁迅的评价和赞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27:52
急需"你是怎样评价和赞美鲁迅的!"

鲁迅: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他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在追悼会上盖在他遗体上的三个字。最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学观与现代派的调和者。他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以欧化的艺术改造传统,他不像前几年的“现代派”那样只重皮毛外壳,他在适度照顾中国读者的同时显示自己思想与美学的先锋性。
在语言上,<<阿Q正传>>显示出鲁迅先生的格调,例如,阿Q向吴妈求爱, 与小D相互抓辫子等出的描写语言,都看到了描写对象的某个被特别突出的可小部分,具有滑稽的讽刺力量,还有作者不是穿插一些诙谐的议论,例如,在第四章中阿Q调戏小尼姑后关于中国精神文明的评论, 以及描写阿Q思念女人后走着关于女人是``祸水”的议论,都写得妙趣横生,辛辣而有力的讽刺封建思想观念,使<<阿Q正传>>闪烁着鲁迅卓越的杂文色彩 。

在心理描写方面则用了独白和回忆的独特方式来直接头颅和表现出阿Q的心理,例如,第8章的最后一段写出了阿Q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会议的是刚才所见赵家遭抢的情景,独白的却是对假洋鬼子的怨恨之情,这是我们不能不想起他先前”投降革命党”时的神奇活现,造反时的趾高气扬,当然,他后来得出的造反是杀头的罪名这一公式含有假洋鬼子的仇恨,但也明确告诉我们,他对革命的认识就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鲁迅小说,作为共时态下的对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巨大的社会历史功用:鲁迅小说,作为历时态下的对象,在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最为频密,这也直接印证了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