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这样的做法对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2:04:01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学生在看书的时候,有一个字他不认识,就拿着书本到办公室去问老师。老师一看,这个字老师也不认识,老师很聪明,拿着书绷着脸对学生说,平常我是怎么说的,见到不认的字怎么办。学生说查字典,然后老师把书给了学生,学生出去后,老师赶紧把字典拿了出来,把那个字查了一下。
我想大家看了这个故事后,对学生,老师,及社会三者做一下评价,或是你的想法是什么?

对学生的评价:有问题找老师是可以的,说明了该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但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也不是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的,所以应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有太强的依赖性。
对老师的评价:这名老师很聪明,懂得非常巧妙的保护自己的权威,同时又启发了学生遇到问题时自己应如何独立解决,但同时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真诚。老师不是万能的,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即使在学生面前也是一样,老师应该和蔼的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和学生一起查出这个陌生的字,这样既体现了老师坦诚,又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渴求,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和蔼的态度体现了教师对该学生的重视,这样以后学生有疑问还是会来问,否则这个学生吃了闭门羹,也许以后就不会再问问题了,而自己又不能独立解决,只能是问题被遗忘,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
对社会的评价:社会在这个问题中突出的体现了现在对儿童教育中所出现的一个偏差,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一个简单的陌生字,不知道的话就去查字典,这是人人皆知的。对学生尤其更熟悉,且字典一定是必备的。可是这个学生却只想到了问老师,这不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说明我们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或许有些溺爱了,使孩子的独立性缺失,同时我们对老师的认知也存在误区。老师也是人,不是完美的,也有不足,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可是我们对老师的错误往往是不允许的,这种认识被直接传播给了孩子,使得孩子认为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老师的话就一定要言听计从,从而从另一个方面也造成了孩子独立性的缺失。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和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教育磨灭了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可是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的责任啊!

老师的做法当然是对的!
首先,不管如何,一般都要保证老师的权威.
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尊敬老师,也就会更喜欢老师,从而喜欢上他(她)所教的那一门课,这样才能学好.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直接跟学生说他也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会觉得老师很诚实,很友好吗?
错了,绝对不是这样想!
而是觉得,哎,连这个老师都不懂,他的水平可真有限啊!
这样严重影响了这个学生的心态!

而且老师叫他去查字典,这也没什么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