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府兵制破坏,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1:27:43

府兵制实际是由北周宇文泰创制,隋沿用,到唐初,也实行府兵制,其基本单位为折冲府,卫士21岁入军到60岁免役,主要任务是轮番到京城宿卫,叫"番上".平时则在家乡进行农业生产.有战事则应征作战.不服徭役,不纳租调,但由于要番上,出征,而且自备兵甲衣粮,故负担也较重.府兵制是与均田制联系在一起的.
高宗之后战事频繁,地主富户常逃兵役,于是兵役全落到贫下户身上,且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失去土地,无力自备衣粮,故出现逃散现象.在开元年间,玄宗弃府兵制,中央禁卫军和边镇兵全由招募来的雇佣兵组成,府兵制完全破坏;又确立节度使制度,使唐代藩镇之祸由此埋根.

唐代中期,府兵因负担过重而大量逃亡,折冲府名存实亡,府兵制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补充兵员,就采取了招募的办法。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招募蒲、同、歧、华、京兆等州逃亡的府兵和白丁充当宿卫,称“长从宿卫”,以代替府兵定期轮流宿卫的旧制度。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27年)下令各军镇招募长驻边疆的军防健儿,其家口愿同去的,各给田地屋宅。后来组成边兵,由方镇操纵。这样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府兵制度基本结束。

募兵制是宋朝的主要兵制。当时有四种不同军队——禁军、厢兵、蕃兵、乡兵。禁军是皇帝的亲兵,驻守京师,兼备征伐,是北宋的正规军。它来源于全国招募与选自厢兵、乡兵中的健壮兵丁。厢兵是各州募集的地方军,不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不能作战,只给地方政府服亲没。蕃兵是招募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充当过境屯戍守军。乡兵,于招募之外,也有当地征发的,经过训练作为地方防守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