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人:反切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0:36:27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一因展转相呼谓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谓以一韵之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请解释一下.
另外,举个例子,坤字,苦昆切.或枯昆切.不同的韵书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说法.其二,我们现代人学过拼音,知道苦或枯的声母是K,昆的韵母是UN,两相合并就是KUN,问题出来了,古人并没有拼音,他们怎么根据苦昆发出KUN音来? 声调根据哪个字? 还有不知道坤字发音的人为什么就一定知道苦和昆的发音呢?
请高人不吝指教!

反切者何?反,翻也,犹言翻译也。切,急也。反者,一字翻成两声;切者,两字合 成一声,其实一也。缓读则是反切之两字,急读便成所求之一音。如经传所载,“不可”为“叵”,“之乎”为“诸”,“奈何”为“那”,“勃鞮”为“披”,“邾娄”为“邹”,“终葵”为“椎”,“鞠穷”为“芎”,“不聿”为“笔”,“须葑”为“菘”,古代语有如此者,不可枚举也。

反切 :
fǎn qiē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例如‘塑,桑故切(或桑故反 )’。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塑’字声母跟‘桑’字声母相同,都是s),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塑’字的韵母和字调跟‘故’相同,都是u韵母,都是去声)。
坤字,苦昆切.或枯昆切.因为昆和枯的声母都有是K,所以两个都可以切。古人虽然没有拼音,但是字的发音还是可以知道的。这就要求你想要正确发出坤的音来,必须得知道苦和昆的正确发音。而声调则根据后一个字的声调确定的。如
至于你最后一个问题,正好说明了这个反切注音法并不是科学的注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