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星象历法啊?望高人来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4:51:35

中国文化星象历法的时间观念

2005-7-14 21:15:47 不详 不详 阅读86次

年月日时的区分:根据《尚书》的资料,中国的史文化,自唐尧开始,经过虞舜而到夏禹,早已秉承古的传统,以太阴历为基准,确定时间的标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均分为三十天;每天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时又分三刻。这种星象历法的时间观念,由来久远,相传远始于黄帝时代,这事是否可信,另当别论。但都是以太阴(月亮)为基准,所以代表了十二时辰的十二个符号,便叫作"地支"。扩充"地支"符号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年的代号,例如子年、丑年而到亥年以后,再开始为子年、丑年等循环性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的区分:古代的"星象历法",同时也以太阳在天体的行度作标准。所以中国过去采用的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的。除了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的基准以外,根据太阳在天体上的行度与地面上气象的变化和影响,又以"春、夏、秋、冬"四季,统率十二个月。也等于《易经》"乾卦"卦辞所谓"元、亨、利、贞"的四种德性。并且除了以四季统率十二个月外,又进一步划分它在季节气象上的归属,而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例如"冬至、小寒(十二月节)大寒,立春(正月节)雨水,惊蛰(二月节)春分,清明(三月节)谷雨,立夏(四月节)小满,芒种(五月节)夏至,小暑(六月节)大暑,立秋(七月节)处暑,白露(八月节)秋分,寒路(九月节)霜降,立冬(十月节)小雪,大雪(十一月节)"等二十四个名号。这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根据太阳与地球气象的关系而定,并非以太阴(月亮)的盈亏为准。
五候六气的划分:除了四季统率十二个月、二?慕谄?酝猓?忠?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作为季节气候划分的基准。根据这种规例,推而广之,便可用在以三十年为一世,六十年为两世,配合《易经》交爻重划卦的作用。缩而小之,则可用在一天十二个时辰、刻、分之间与秒数的微妙关系。
这种上古天文气象学和星象学,以及历法的确立,虽然是以太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