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坎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6:22:42

坎井(Kanats;Karez)
乾燥地区为开发地下水,将由山麓地下修筑一条长长的暗渠以引导地下水外流,每隔若干距离挖筑一座竖井,既可用来清除泥土,又可将地下水汲出利用,此一暗渠及竖井的系统,称为坎井。

《坎儿井》

坎儿井名称源自中国。

坎儿井,伊朗称之为Qanat,伊拉克称作 Madazcha,吐鲁番称作kariz。

在我国,坎儿井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秋水篇》中曾有“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之句。唐代西州文书中有“胡麻井渠”的记载。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石茂华《远夷谢恩求贡事》一文中有关于“牙坎儿”的记载。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则称之为卡井。

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特有的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有中国第三大工程之称。(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
坎儿井起源于汉代的“井渠”,《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均有记载。汉武帝时,在陕西大荔一带开龙首渠,引洛水灌田。因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设计凿井在井下通水。穿井技术和凿井法通过汉朝的军队传到新疆。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干旱、夏季炎热、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坎儿井,主要流行于吐鲁和哈密一带。
坎儿井的水源,是高山雪水经山麓透入砾石层里的伏流或潜水。坎儿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暗渠即地下的输水道;第二部分是竖井,每隔20-30米有一个通地面的竖井,作为挖掘暗渠的出土口和通风口;第三部分是明渠,在流经田庄处通过明渠引用灌溉。
坎儿井有很多优点,可减少水流蒸发,可避免风沙理没,可利用地下深层潜水,可自流灌溉,可随地开挖独立成一灌区,施工比较简单,使用期长等等。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对当地的环境也到了保护作用。

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尔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其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在新疆境内的坎儿井全长54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

在2000多年前出土的一石块上刻有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分布图,说明了坎儿井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坎尔井由竖井、暗渠、涝坝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