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国这个词是由哪个词演变来的?这个概念能做什么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9:43:49

“东道主”或“东道国”,典故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秦国在西方(今陕西),郑国在东方(今河南),晋国在秦郑之间(今山西)。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晋包围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说郑国如果生存下去,可以成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提供服务,而灭亡郑国对秦国无利有害。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舎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译文: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的那天,晋文公、秦穆公合兵包围郑国,因郑国国君郑文公在晋文公还是落难公子的时候,不以礼节接待他,而且对于秦晋有了二心,反和楚国结好的缘故。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求见秦国国君,他们的军队一定可以退兵。”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年轻力壮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现在我都老了,没能力了。”郑文公说:“ 我不能早早任用您,现在到了紧急的时候来求您,是我的不对。可是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没好处啊。”烛之武答应了。夜里,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坠下城去,见到秦穆公,对他说:“秦国晋国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麻烦您的手下来灭掉我们吧。超越过晋国的地盘,得到郑国,作为您秦国的偏远的领地,您会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您干嘛这样费力不讨好,灭亡郑国白白给您的邻国晋国增加地盘呢?邻国的增强,就是您的削弱啊。如果饶了郑国,让郑国作为您在东方道路上的一个主人,您的使节往来,我们都能帮忙做些供应伺候的事,对您一点害处也没有。况且您当年曾经给了晋国国君晋惠公很大的恩惠,帮他回国坐上了君主之位,他们答应给您秦国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