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字体各自使用的时间有人知道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15:25
各个字体各自使用的时间有人知道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都要有哈

各字体使用时间:

甲骨文--(?-商)
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金文--(商—西周晚期)
指商周时代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属于同一体系。因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又称钟鼎文。

大篆--(西周晚期--秦始皇书同文字)
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所用字体依班固《汉书.艺文志》和许慎《说文叙》说,即为大篆。

小篆--(秦始皇书同文字—?)
小篆是秦国文字继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脉相承的字体。

隶书--(战国末期—今)
战国末期在秦国篆文草体基础上形成的字体。除为篆书的草体在民间通行,逐渐成为正规字体。是汉代的标准字体。

草书--(西汉中后期-今)
(1)章草:指脱胎于草古隶,尚有隶书章法的草书。西汉中后期基本形成。
(2)今草:指章草发展到晋代,抛弃了波势挑法,采用某些楷书笔法,字中笔画、字与字间笔画常相勾连,笔画更减省的草体。代表人物:近代王羲之。
(3)狂草:指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在今草基础上随意增损勾连,字与字之间难分界限,失去交际功能,成为只供欣赏的艺术品的草书。

楷书--(东汉后期-今)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大约于东汉后期在汉隶草书基础上形成,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魏晋时代是楷书与今隶并形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今隶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

行书--(?—今)
行书之名最早出现於《晋书.卫恒传》,它的别称繁多,三国时称为「行狎书」,南北朝称「草行」或「行草」,唐代又称「真行」、「正行」或「行隶」,宋人曾称「行字」,清代亦有「行楷」、「行篆」、「行分」的记载。但是不管历代如何命名,它的分别意义不大,都是今天所指介於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