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和排箫有什么区别,听起来音色差不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7:50:56

陶笛就是埙
埙的内涵
很多人都有吹响瓶子的体验,当吹出的气流遇到瓶口边棱后产生了边棱音,边棱音与瓶内的空气团产生耦合振动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这就具备了产生一件乐器的基本条件。

原始先民有下意识地吹响中空腔体的很多机会,他们也就有了发现一件乐器的可能。他们只要找到或制作一个可以产生空气团的腔体,在上面开出一个吹孔和几个指孔,就完成了一件乐器。

这个腔体的形状曾经有卵形的、鱼形的、棒形的、葫芦形的、牛头形的等等,但其中为数最多的是卵形的;制作的材料初始时用泥土,也有用兽骨、玉石、木材、甚至用合成材料等多种选择,但其中使用最多的材料还是泥土;这个空腔的体积可大可小,腔体大的发音的频率低;指孔的多少和大小不等,打开的面积越大,发出的频率越高。一般说靠指孔的开合,可以吹出的音域大概只在十度左右,称之为指孔音。指孔全部闭合后,靠改变吹气的角度和力度,还可以向下吹出五度甚至八度音,音越低时音量越小,称之为俯吹音。俯吹音的音量虽稍小,但在音色上有独特的魅力。

我们的祖先给这类乐器起的名字是“埙”,也可以写做“埙”。埙的音色低沉苍劲,醇厚圆润有如人声,找不到有其它的乐器与其音色相近。但是由于埙的音色独特、音域较窄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件特色乐器。

我国的埙至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出土的和民间流传的埙分布十分广泛。

外国人的祖先当然也会有产生这样乐器的机会,那些洋埙的英文名字是“奥卡里纳(ocarina)”。

ocarina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认为是“竖笛类梨状小型管乐器,音质与竖笛相仿。音域极小,简直像个玩具。①” 甚至给它起了 “甜薯”(sweet potato)的浑名。曾有一首一度流行的、叫做《吹埙者》的歌曲,依照原文Sweet potato piper直译,就是《吹甜薯管的人》②。

中国埙的吹孔是很普通的圆孔,钻孔成型很容易,所以产生的年代久远;而绝大多数的ocarina的吹孔都作成了与竖笛一样的哨嘴(fipple mouthpiece)。哨嘴的制作较圆孔的制作复杂得多,所以ocarina的历史至今才只有140多年(1860年出现②)。哨嘴使ocarina的音色接近竖笛,而无法发出像埙那样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