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苦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9:08:48
简介明了.大概300字左右..不要多过500.帮帮我.我的老师要我们查.但是我查的都是超罗说的那种.

是《文化苦旅》吧!

本书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牌坊》《庙宇》《家住龙华》等。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读《文化苦旅》有感
有句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次漂泊的旅程,都是增长智慧的机会,也使心灵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洗涤。每每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跋涉中得到一种抒发,一种寄托。文化的传承,在历史中留下最真实的写照。可是,岁月的流逝,让历史的沧桑在人类的记忆中越磨越淡,渐渐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圈子,时间磨损了最值得深藏的记忆。

余秋雨曾说:“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挫折。”或许是因为如此,余秋雨先生在埋首于砖块般的典籍中后,那不同于案头的年龄悄悄作祟,突然涌起向苍天大地,释放自己内心深处不停呐喊的渴望。一股热潮,令人无法摆脱的诱惑,不停地震撼着心灵,澎湃的思想犹如一阵巨浪,要求超脱现实的束缚,寻求最终的寄托,没有人知道这次旅程的终点,无情的岁月不断地雕刻,即使生命的终点将在不远的哨站,但生命的价值却是不朽的承诺。

中国的文化,落在山重水复中,是历史的多情造就中国千年的内涵。

道士塔,一座小小的塔,却包含着无尽的伤悲,因为莫高窟的一个千古罪人,他将中国艺术文化,用极少的钱财换取难以记数的敦煌文明。偌大的中国竟没有保护古文物的能力听任一个古老的民族让伤口的血滴在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