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是如何发展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41:06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三十年之后,中国在甲午战争之中惨败给邻邦日本。在战争之前,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日本发生冲突时,日本人一般都会避让;但战争的胜负彻底改变了一切,也宣告了江南制造总局,这个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官办军工企业的失败。

19世纪中叶的中国让人感到的是一种近乎窒息的危机。遍布全国的叛乱让政府军疲于奔命,列强的军队攻入神秘的京城则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1861年9月,曾国荃收复安庆。同年12月,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曾国藩原本寄希望于本土工程师可以很快掌握西方先进科技,尤其是军工技术,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条道路远比预想的困难。在经过和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的交流之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制定了建立“制器之器”工厂的目标,而承担这一使命的典型代表正是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容闳在美国购置的机器,一是丁日昌在上海虹口地区收购的旗记铁厂设备,一是苏州和上海洋炮局的设备。1867年,江南制造局由上海美国租界迁移至城南高昌庙新址,即今江南造船厂原址,规模开始扩大,局内划分了若干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本来江南制造总局计划沿着“制器之器”的路线发展,但时局的变化阻断了这一切。

1865春,和捻军作战的清军在山东曹州惨败,统率僧格林沁丧命,清廷为之震惊。不但将曾国藩调去填补僧格林沁的位置,还命令江南制造总局提供武器弹药。但江南制造总局早期的生产却是举步维艰,1866年2月中旬,由于锅炉问题,制造轻武器的机器一周没有运转。锅炉修好之后,又由于炉内材料不过关,因此无法承受生产轻武器的温度,而且制造毛瑟枪枪托的机器也无法正常运转。

由于政府垄断军备生产,制造局的产品不进入市场,军火直接调拨给各省的部队使用,生产的机器、钢材等,也主要供应制造局内部和其它淮系的军工企业的扩充之需。在制造上可以说是“不惜成本”,因此也就没有任何效益可谈。

在公司内部管理上,江南制造总局虽然从事的是近代重工业生产,但基本的体制还是沿用了官府作坊生产的模式。高级行政官员采取委任制,通常直接由政府官员调任,生产部门的工程师、工匠等人员则采取雇佣制。但是,由于制造局属于官办企业的特殊性质,政府即代表了雇主,工人与雇主之间并非是一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