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季节,为什么冰面下的冰不结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31:03
只是初二的问题,不要太深奥哦

谢谢各位了

嘻嘻~ ~ ~ ~

绝大多数物体都是热胀冷缩,但0度---3点98度时侯的水却是冷胀热缩,所以水结成冰体积要膨胀密度就比水小。
因此水面上漂浮的冰并不是有表面的水凝结的,而是水面以下的水凝结成冰后浮上来的。而这时表面水的温度比水下要高,在0度以上。但冰又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很好的起到隔热的作用。 所以表层水的温度就很难继续下降也就不容易凝结成冰了。

冬天,气温不断降低,由于热传递,河面温度和外界温度保持一致,又因水的流动而形成对流,从而始水内部的温度也保持一致.单温度下降到4度以下时,河面温度也随着下降,但由于水的反膨胀,密度也变小,不再往下沉,让内部的水上来,也就无法形成对流,随意河内部的水依然可保持4度,河面不断降温,直到0度,开始结冰,又继续降温,冰上表面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但由于冰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冰的下表面依然保持0度.冰面下的水不结冰,依然流动,越往上温度越低。

水面的冰在结冰的时候已放出了热量,
下面的水达不到冰点,因此结不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