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案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3:25:52
尴尬的奶业
一、案例内容:
2002年2月19日清晨6时,在南京浦口区沿江镇唯一的牛奶收购站,40多养牛户几乎每位都把剩下的鲜奶当场倒掉。养牛户谭孝义和老伴亲手将刚挤下的3桶鲜奶倒入渔缸里。谭孝义介绍,他家13头奶牛每天挤出450多斤牛奶,但收购站只收购200多斤,多余的奶倒掉心里真难过。据悉,春节后是市场销售淡季,但却是企业生产旺季,很多规模不大的奶牛加工企业承担不了市场压力,撕毁了养牛户的供奶协议。
几乎是在同时,在另一城市成都也发生了倒奶事件。
据《成都商报》报道,自3月1日到3月5日连续一周,成都华西乳业集团都是一边在厂门前收购鲜奶,一边在车间里将过期牛奶倒入下水道。
春节后,华西乳业对每日交奶量在500公斤以下的散户,奶价按每公斤1.60元收购。而过去华西乳业的收购价一直维持在1.80元1公斤。华西解释说“即使24小时生产,每天都有几十吨鲜奶不能按时处理。”并且要达到与收购相适应的生产能力,公司每天的电力负荷在1260千伏,可华西乳业所处的石羊场目前属于限制用电区,只能供应620千伏。
中国乳业界有句行话:30万吨才有发言权,100万吨才有抗衡权----意为,企业年产乳制品30万吨,才有资格和光明、伊利、三元这些国内老大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年产100万吨,才有底气说要和国外企业竞争。“眼下我们要做的不是减产,而是扩大生产规模,“华西乳业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今天倒掉鲜奶,是为了不打击养牛户的饲养积极性,避免其杀掉奶牛,从而保住今天的奶源,我们必须挺过这一关。“
“倒奶事件”的出现,给国内目前热得有些过头的牛奶业泼了盆冷水。联想过去曾不时见诸报端的蔬菜烂田、水果烂市的消息,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将中国的奶业推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十几年前,老百姓喝奶得“凭票供应“;现在却出现了奶“多”得要倒掉的事。牛奶多得喝不完吗?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奶类总产品增长了7.7倍,年平均递增率为11.6%,2000年我国鲜奶产量1082万吨,比前一年增长34%,同时为了落实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牛奶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16家乳品企业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去年,由九部委局联手推动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开始实施,极大的刺激了奶业市场。
目前,世界排名前20名的乳业品牌,已

对企业而言,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多地把牛奶货源纳入企业内部。以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化,降低成本
这是壮大国内企业实力,最终有与入关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是
同时,全社会有众多生产牛奶的,s相互竞争,就社会而言,生产无序化,在一定阶段后,经常是生产大于需求。存在类似资本主义社会的测入伏,需要一定的政府引导、计划
政府保护、引导、计划,有个度,竞争与市场有序之间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