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的欲求不满如何解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49:41
今天看一个电视心理访谈节目,感觉主人公的心理特征和我相似。就是做事情急于求成,如果成功不了,就会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取得一些心理平衡。(简单的复述不知道说清楚没有)心理专家说他那样在心理学上叫作欲求不满。我觉得我就是这样子的人,所以想问问,如果是这样,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么?

欲求不满的相关解释是:清晰意识到并渴望得到满足的需要受到阻碍时的一种情绪状态。又称目的性反应遭受阻碍时的伴随状态,又称挫折。
  欲求不满的原因有两类:
  (1)个人无能力满足,即个人欲求与主体的认识和能力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不允许满足,即个人欲求和社会所提供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当主体欲求不满时,就会以不正当的代偿性满足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代偿性满足的行为有两种:
  (1)挫折攻击反应;
  (2)挫折固着反应。
  梅尔把挫折状态中的无目标反应叫做"异常固着"。

  在挫折状态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勇敢面对挫折,才能实现心理的健康。

  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对个体心理的正功能有:

  1.挫折能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挫折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动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它又如苦口良药,逆耳忠言,有利于青少年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因而有些青少年遇到挫折,会百折不挠,愈战愈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2.挫折能增强个体的意志力。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一帆风顺,畅通无阻,万事由父母包办,那么,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不深,缺乏忍耐力,意志薄弱,一遇到挫折就被击垮。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他们每战胜一次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就会强化自身的力量。

  正确认识自己.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

  青少年应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轻易地否定自己,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行的奋斗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全方位的,包括自己的观念、价值、情感、态度、能力、气质、性格等,青少年应冷静、客观地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俗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而,青少年应充分听取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等多方面评价,尤其是背后对你的评价.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