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道作业题,论述:你认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6:04:26
各位大侠帮帮忙忙哦 越详细越好 小女子将万分感激

在今年4月初分析第一季度经济形势时,有个别经济学家提出出现了“经济过热”,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论。不过这个争论由于4月“SARS”冲击,许多人认为“SARS”对经济的影响将会很大,因而“过热”将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没有进行下去。没想到“SARS”一过,经济就迅速反弹,进入下半年以后,认为经济发生“过热”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经济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估计:?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投资增长只会带来效益,而不会造成“过热”;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动刹车。?第二种观点认为肯定经济出现了“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防止“过热”引起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第三种,可能也是主流观点认为,宏观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但还不能说是全面“过热”,正确的政策是不对货币总量进行控制,而对投资“过热”的部门适当降温。?

  所谓“过热”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概念,即社会总需求过量增长,超过了总供给增加的可能。这里说的需求是指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因此,总需求的增长通常用货币供应量、特别是广义货币(M2)的增长来表示。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为了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M2的增长率从2000年比1999年增长12.3%。此后逐年上升,每年大约提高2个百分点,到今年第二季度以后货币供应量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货币超量供应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大增,经济变得愈来愈“热”,各种资源瓶颈开始突现。?

  反对说“过热”的主要论据是,“过热”应当表现在通货膨胀,即以消费品价格指数为代表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上,但是目前中国刚刚脱离了通货紧缩的状态,消费品和它的价格指数仍然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完全谈不上通货膨胀。?

  在我看来,上面这种论断所依据的分析方法是有问题的。第一,货币的过量供应往往最终会表现为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上升。但是,这种上升并不是立即发生的。在货币过量供应和它所引起的物价指数上升之间有一个滞后期。据说在西方这个滞后期是12至18个月。在这个滞后期中,货币已经发到消费者手中,但是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的总需求增长过快,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