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过日子是用农历还是用公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5:22:19
现在我们每过几年,农历里就要有一个月是闰月,以调整农历和公历之间的日期差距。古代中国农历中也有闰月吗?如果有就说明古代中国人也用公历的。

但公历好像是外国人用的啊,古代中国人就知道外国人的历法吗?这到底怎么回事?

还有,中国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但在古代,怎么样确定每年的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呢?

古代就用农历也叫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时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阳历(就是公历)少 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农历中的闰月不是为了调整农历和公历之间的日期差距,那时候没有公历,公历中二月四年会多一天,这和农历闰月目的是一样的。农历中有闰月就说明古代也用公历,这个推断你是怎么得出来的阿,真是佩服阿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这个日期在现在的公历上基本固定是因为公历也是按太阳运行来计算的,外国人用这个和我们这是殊途同归,不是说离了公历,我们古代人就没办法了。

首先,古代是用农历!
第二,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并不是固定的公历日期,每一年是不一样的公历日期!只是日期相近或者有巧合是在同一个公历日期。
第三,农历中是有闰月的,比如闰七月,但并没有公历闰年中二月份多一天这回事。

你思考的太多了,有点极端了
我告诉你

中国古代是用农历的,也有闰月,那是为了调节节气的变化,一年的变化,这样可以了解农作物的成长以及月亮的变化和各个天文地理的知识.

那个时候没有公历

公历后来与历史统一才这样称呼的

其实古代纪年最长用的也不是农历

而是朝代或者皇帝加上年限

知道了吗?

农历,公历是进口的

用的是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