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至今的服饰变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49:49

据统计,如今的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购买1000多万件新衣服,而在中国的口岸上,每天更有数以千万计的成衣销往世界各地。据统计,2000年,全国共生产、加工各类服装117.9亿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之一

在今天的中国,琳琅满目的服装摆满了商场和专卖店,城乡居民的衣柜也越来越充实,服装色彩更加缤纷、斑澜时;蓝黑绿的沉闷色彩和不分年龄性别的单一款式早已成为远去的记忆。而国内外名牌时装在“T”形台上的展示已经成为生活的点缀,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自娱自乐的方式。
按老百姓的话说:五几年的时候,确实是穿补丁衣服,孩子穿衣服就是改了,就是大的穿完了给小的改。改革开放以后,退休了,虽然退休金不高,足够自己用,看见什么衣服,可心,就敢买,就可以买,以前不敢想。而现在人们都觉得年轻了,越活越有劲。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曾几何时,中国服装纺织业最大的课题是如何在数量上满足亿万人民的衣被需要,在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人们穿衣很难再追求款式的新颖,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示要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1977年全国棉布产量突破100亿米大关,1982年突破150亿米,并终于在1983年取消了布票。随后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见瓦伦蒂诺等世界服装大师时指出,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服装工业,发展服饰文化。到2000年,我国服装产量达到了117亿件,而1978年全国的服装产量只有6。7亿件。 当今,中国人的服装消费数量逐年增加,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经从最基本的遮体御寒过渡到美化生活、张扬个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支出用于服装消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消费支出500元,而195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仅254元。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消费支出为96元,比1978年(人均支出14.8元)增长了5.6倍,2000年一户三口之家的城镇居民,全年衣橱增加20件新衣。而解放初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只会添置两件新衣,人均还不到一件,随着服装市场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业发生了变化,曾几何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许多中国主妇的持家格言,而对大多数今天的年轻女性来说,穿针引线已经早已不是一种必备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