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33:00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经常听一些大师的课程,亦即所谓“思想的盛宴,学术的殿堂”。每每介绍大师的时候,总给人的感觉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听得多了,也有一种感觉,有些大师写得书尚且不错,但是讲课很一般,“盛名之下其实难负”。讲课是一种艺术。讲师和学员相贺成映、浑然一体,同悲同喜同“保家卫国”同“立志成才”;借助学员的反应,讲师超越自我;仰承讲师的思想,学员提升自我;教学相长;掌声笑声欢呼声凝聚一堂;这种境界绝非一般人能达到的。有些大师,我想是会写书,未必会讲课。

讲课存在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什么是必然王国?什么是自由王国?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武侠小说中武功至高的人,一开始手握一把宝剑来对敌;后来武功大有长进,手握一个木棍也可以来对敌;再后来武功又有长进,手握一个小树枝也可以对敌;再后来,手拿一片树叶也可以对敌;达到这种境界的武功高手,手拿任何东西都可以对敌;再后来,即使不拿任何东西也可以对敌,因为剑在心中。练武之人,有的是练剑,有的是练棍,有的是练斧,有的是练叉,等等,不一而同;这是第一种境界,所谓专业就是这样。我想有很多培训专家和大师也是这样。有的专家只能讲人力资源管理,不能讲营销管理。练武之人,有的十八般兵刃,斧钺钩叉、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我想这是第二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比上一种境界要高明。有这样的培训大师,余世维先生就是如此,既讲组织文化,又讲执行力,还将管理,等等。练武之人,有的可以把任何东西而不是兵刃当作对敌的武器,我想这是第三种境界。第四种境界,就是不拿任何东西,而剑在心中的练武之人。这四种境界,我想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过程。

治学,先专后博,或先博后专,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之分,其目的都是为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思想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如果诸葛亮躬耕南亩、老死隆中,而不是“入世”治国平天下;那么诸葛亮纵然智慧无穷,历史也不会留下他的足迹。诸葛亮不是“寻章摘句,专攻翰墨,皓首穷经”的人,而是能因时因势而变的人,要“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诸葛亮走向自由王国的道路,其实是一条实践的历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