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支两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0:22:47

“三支两军”是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的简称,是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支左”是指“文革”前期,部队支持地方被称为左派的一些组织;“支农”“支工”是到地方贯彻中共党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规定,支援农业和工业生产;“军管”是部队对一些要害部门、单位、系统等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则是派军队对大中专院校进行军训。“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也使军队深陷的政治漩涡,严重地损害了军队自身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建设和军队的发展。

“三支两军”是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严重内乱的形势下开始的。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阶段”,全国处于“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状态。地方党政组织陷于瘫痪和半瘫痪之中,公、检、法等机关失去作用。武斗成风,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交通严重堵塞。

在1967年3月至1972年8月的五年多时间中,解放军先后派出两百八十余万人,分赴中国各条战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人员之多、时间之长、任务之巨,是解放军建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三支两军”缓和了紧张局面,维护了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保护了一些干部,减少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三支两军”在总体上是执行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方针,从而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它助长了军队中派性,破坏了军队内部的团结;伤害了不少干部和民众,损害了军队在民众中的形象,降低了军队的威信,也把社会上的派性、无政府主义和一些风气带到部队。

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附《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三支两军的人员除少数干部转业留在地方工作外,大部分陆续撤回军队。

"三支两军"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项重大事件,1967年初开始,全国处于"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武斗成风,局势难以控制.为制止全国混乱局面,毛泽东决定派人民解放军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