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童年 窦文涛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2:35:37
记得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凤凰卫视拨出的《锵锵三人行》节目里,窦文涛很戏谑的搞了一段布什和萨达姆的人生对比,讲的相当之精彩。今天想来找找看,忘百度的各位兄弟姐妹帮忙!
视频音频或者文字都可,谢谢!

在萨达姆时代,一切都在密室里进行的。法庭的审讯通常只持续一天。然后就是秘密的执行程序。首先是一位法官发出“红卡”——允许执行死刑的正式命令。然后是记录这名犯人的代号。这个代号将一直陪伴犯人进入坟墓。有的家庭在亲人失踪好几年后才会得知他最后的命运。

萨达姆死了——他没有代号,而且全世界都知道他死了。萨达姆走上专为他准备的绞架,一些证人目睹了他的死亡,伊政府一位摄影师的录影见证了他的最后时刻。

那时他未能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那两个令人胆寒的儿子——乌代和库塞,也在他被抓获之前就已被美军打死了。萨达姆只见到了两个同母异父兄弟萨巴维和瓦特班,他们同为巴格达克罗帕营拘押中心的犯人。然后,他就像所有死刑犯一样孤独地死去,生命划上了句号,而他一生的故事堪比马洛的剧作——充满了野心和贪欲、血腥和冷酷、自我陶醉和幻想。那是暴力与动荡年代的一条生命。

在这条生命的终了,我们如何评价萨达姆?他是个恶魔?疯子?恶性自恋狂?类似的标签都曾被用在过他身上。在伊拉克战争前夕,作家、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以一种更为细致入微的方式探讨萨达姆身上的矛盾——是萨达姆造就了伊拉克,还是伊拉克造就了萨达姆?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恶魔,只有凡人。走上绞架的萨达姆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符号。那些称他为“疯子”的人太过简单化了。这个人的复杂与矛盾的程度不是一个“疯子”就能形容的——那些准备写萨达姆传记的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然而,如果有人可以被称为“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那么萨达姆是再典型不过了。

他身上具有一种病态的自闭和疑神疑鬼。他好大喜功,自比为曾夺取耶路撒冷的萨拉丁、尼布甲尼撒二世等历史人物,甚至先知穆罕默德。他显然无法感受他人的情绪,却一定要别人崇拜他孤僻的禁欲主义做法。这样的坚持无非是为了把“萨达姆大叔”永远置于伊拉克人生活的中心位置。

一些曾经研究过萨达姆性格的心理学家所认为,萨达姆患有“恶性自恋症”,心理学认为,此类人格主要是童年困苦经历导致的。

萨达姆的童年遭遇过多种情感缺失。1937年4月28日,萨达姆出生在提特里克附近、他舅舅海里拉·塔尔法的家中,他的父亲——一名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在他出生前不久就去世了。因丈夫的死去,母亲萨巴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