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7:02:31

两个李道宗。

  李道宗
  李道宗,江夏王道宗,道玄从父弟。唐永徽4年(公元654年),房遗爱伏诛,长孙无忌、褚遂良素与道宗不协,上言道宗与遗爱交结,配流象州。道病卒,年五十四。及无忌、遂良得罪,诏复其官爵。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详细内容请见《旧唐书·列传第十》、《新唐书·列传第三》。

  李道宗,字踏峨,又名太和,1901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伏口石陶乡(今属涟源市伏口区石陶乡排下村)一个佃农家庭。李道宗幼时聪慧过人,读私塾期间,先生出了个对子考他,上联是“手攀屋柱团团转”,李道宗略加思索,即对出下联:“脚踏楼梯步步高”。先生十分欣赏,认为他是一个颇能造就的人才。
  1914年,李道宗进入安化县立培英堂学校读书。两年后毕业。天资聪颖的他本该继续升学读书,但因家境贫困,只好在家放牛,砍柴,后来在亲戚的资助下,19岁时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继续学习了5年。有过失学经历的李道宗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习倍加刻苦,成绩优异,曾受到学校免费的优待。
  动乱的时局,多变的形势,使他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1924年上半年,李道宗从一师毕业后,回家乡桥头河(今属涟源市桥头河镇)观澜学校任教。他利用传道授业的有利条件,在两年的教学期间,积极推行废旧学兴新学的教育改革,向学生灌输新思想新文化,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拥护。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李道宗于1926年2月离开家乡,奔赴广州,考入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并担任该班会议记录员。他先后记录了毛泽东、林伯渠、萧楚女等人的讲演共19篇,计3.5万余字。这些记录稿,后来均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在政治讲习班,他还担任学生会干事,经常组织同学参加重大的政治活动。无论是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举行悼念活动,还是请缨讨伐段祺瑞,他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非凡的才干。不久,李道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夏,李道宗从政治讲习班结业,被安排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王捷俊、副师长谢毅伯)任政治部主任。后随军北伐,在战火中接受了锻炼,成长进步很快。1927年3月所部进驻临澧县时,他被委(兼)任为临澧县县长。
  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