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里,“之”有几种用法,我已知四种,多多益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02:16:44
都不全呀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

康熙字典:
〔古文〕㞢【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眞而切,𠀤音枝。【说文】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气,则无不之也。 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 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 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 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 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愼旃哉。𠀤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 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旣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

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1.去,往
2.的
3.代词,代人或事
4.凑足音节
5.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6.助词,舒缓语气

一,代词
1.第一人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2.第三人称 公替我献之
3.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二,助词
1.结构助词 "的"
2.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3.宾语前置标志 何陋之有?
4.定语后置标志 蚓无爪牙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