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1:11:27
我觉得佛教是让我们建立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又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所以西游记里才会出现用紫金钵换佛经的故事.但是佛说的空.我觉得应该是物质虽灭精神永存吧.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段经文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空不当作无讲,如果空是什么都没有,就不难懂,不需要世尊用二十二年时间来解释。难的是不离色相以了解空义,也不是色相消失说它是空,而是讲空有同时,空与有是一桩事。世人的观念空与有是对立的,有不是空,空不是有。如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很难使人了解。般若讲空,是即色之空,谓之真空,即空之色,称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因为色是四大组合的现象,空是般若真空之理,法空是中道第一义空,绝不是偏空。本经五蕴皆空是主题,下面色不异空四句是注解。一切诸法,世出世法,皆为一合相,皆是幻有,皆无自性。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佛)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四句合起来看,即心经的四句话。佛所讲的色、空、名、中道,皆说一桩事,我们不能领会,我们把这四项看作四件事情,不知佛说的是一桩事。色法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细说之,把色换成受想行识就行了,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其余依此类推。

第一句色不异空,空是真如、是自性、是本体,色是一切现象。现象是依真如本体变现出来的,体既不可得,相当然亦不可得,是从假入空,照了实性。第二句相反,空不异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现象均是由真如本体变现出来的,是从空出假,照了因缘。下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是空假相即,说明它是一不是二。一法如是,法法如是,无一法例外。佛在华严经说: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又说:一毛孔中转大法轮。如色空不相即,性相不相即,如何可能有此奇妙现象。知此事实后,佛在经中所说种种不思议境界均可以接受。

佛教的意义是破迷开悟,让迷路而不知道自己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让知道自己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让知道回家方向的人回到老家去。
物质与精神属于二元对立,是对待法;佛法是绝待法,物质即物质,物质非物质,是名物质;精神即精神,精神非精神,是名精神。一切物质、精神领域的概念、名相都是假名而已。
阿弥陀佛!

你所说的精神只是人们对于六尘缘影的幻像,终究会破灭,而非佛教认为的人人本具的圆觉妙心;
佛教认为人人本具的圆觉妙心体若虚空,无形无相,但又了了常知。此圆觉妙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物不自物、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