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希区柯克的电影的朋友请进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43:31
希区柯克有一部电影,非常特殊,仅仅用了3次依靠静物进行的镜头切换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
好像分别是花瓶,某人的后背,门
表现了导演出色的把握空间和时间的能力
请问
电影名,这样做的实际用意,内容是讲什么的,当时的电影拍摄技术

希区柯克曾经有过一个“野心”,要用一个长镜头贯穿整部影片,他几乎做到了。当时由于胶片的限制,一卷胶片只能持续十分钟,换言之,如果不采取某种特别的方法,这个野心等同于妄想。随后,希区柯克制定了一项近乎苛刻的计划:严格地计算时间,在十分钟快临近时,用静物转场。于是,我们看到的翻开的箱盖、点缀着丰盛晚宴的长餐桌台、角落里的电话、打开的门,等等,全部成为希区柯克更换胶盘的工具。而作为这个镜头的前景部分的杂乱谈话的人物,成为引导这个长镜头的执行者。这部影片最终成为《夺魂索》(Rope,一九四八),一部出场人物最多的希区柯克制造的影片,它是人类挑战长镜头的一个里程碑。

《夺魂索》(Rope,一九四八)

勃兰顿和菲利普是两个有同性恋倾向的的大学生。他们两人合谋,用绳索勒死了同学戴维,并把戴维的尸体放进一只书箱中。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他们在书箱上铺起台布,置好餐具,然后邀请死者的父母、未婚妻、同学和教师前来赴宴。一场危险的游戏就此开始…… 宴会在戴维的棺材上举行了,勃兰特谎称戴维有事外出,稳住了客人。席间,胆小的菲利普越来越坐立不安,而勃兰特却口若悬河泡沫。觥筹交错之间,勃兰特越来越为自己“伟大“的罪行所陶醉,言谈中渐渐一点一点暗示出事情的真相。被邀请的客人中还有一位茹伯特教授。茹伯特是尼采的信仰者,经常在学生中宣扬超人哲学,勃兰顿和菲利普的杀人行径很大程度上也受了他的影响。他听着勃兰特的夸夸其谈,越来越觉得事情蹊跷。宴会结束,客人散去后,茹伯特借故回到现场,终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