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河街七十二条半巷的传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34:14
信河街是温州一条古老的街道 相传有72条半的小巷 现在我需要有关的传说 有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 谢谢啦

七十二条半小巷

信河街千年发展的历史几乎是温州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以信河街和信河为中轴的基础上,两边不断扩大、发展,最终形成了后来七十二条半小巷的规模。

所谓的七十二条半巷,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形成。在信河街西面,东西走向的大巷总共有十四条,小弄六条,连接各条巷弄之间的小巷子共有十条,合在一起有三十条巷;在信河街东面,东西走向大巷十七条,小弄也是六条,连接巷弄之间的小巷则有十九条,共有巷四十二条。其他七十多条小巷都互相贯通,惟独书堂巷东首有一条只进不出、没有名称的“死巷”,这就是七十二条之外的半条巷。

新河、信河街

讲述信河街,我们的思绪必须回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信河街本来是一条河,不过不是信河而是新河。早在五代时期,河网密布的温州城就有一条从南到北延伸到瓯江边的河。这条河对当年温州城的意义重大,它一方面发挥了现在下水道一样的排污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是当年温州城的交通要道。只是,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当年河的名称。

据温州史料记载,直到宋代,这条河才有了新河的称号。当年,为了让河更好地发挥作用,这里的居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通。至此之后,这条河才有了新河的名称。

新河之名一直经历了宋、元、明三代,直到河道再一次大规模疏通。根据记载,明代的信国公汤和来到温州,他看到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城河道密布,为兵家必争之地、海防要塞。但是,当时城市内河各河道淤积严重,城防需要进行加固。汤和于是下令重新对内河进行疏通。从汤和以及明朝政府的角度来说,对内河的疏通是出于城防的需要。但是从民众的角度来说,疏通后更加宽阔、畅通的河道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河道周围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为了纪念汤和的功绩,温州人将新河改称为信河,并在河边为他立碑树文。随着人口的发展,沿着信河边逐渐形成了一条街道,这就是信河街的由来。经过历史的变迁,石碑早已经不知所踪,信河也在1955年国家加快城镇建设时被填掉,只有信河街保留下来。

信河街的街名在随后历史的发展中又几度变更。民国时期,取新社会和三民主义之意,改为新民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又恢复了信河街的名称。在动乱的文革时期,信河街又被改为兴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