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昆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31:09

又名"昆山腔"、"昆曲"、"昆剧"。它既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又是影响面最大、历史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因起源于江苏的昆山一带而得名。昆腔的曲调细腻宛转,有"水磨腔"之称。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表演上风格优美,舞蹈性强。
  元代时"南戏"流经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逐渐融合。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元末顾坚是昆腔的创始人。到明代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太仓人魏良辅在民间艺人的帮助下,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将昆腔经过加工后,使唱腔变得细腻、委婉,似行云流水,影响逐渐扩大。传奇作家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这是第一部昆腔传奇剧作,符合昆腔音律,它的上演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的作用。在舞台艺术上对宋元以来的戏曲遗产作了总结,创造了最完整的表演体系。后来昆腔的流行范围逐渐扩展,对许多剧种影响深远,并产生了北昆、湘昆、川昆、宁昆等许多支派,形成一种声腔系统。清代中叶,地方戏曲蓬勃发展,昆腔走向衰落,解放前几乎在舞台上绝迹,而在京剧、川剧、徽剧、湘剧等剧种中,则保存了若干昆腔剧目与表演艺术。解放后对抢救遗产、整理传统剧目、进行艺术改革、培养青年演员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使之获得了新生。
  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痴梦》、《醉皂》、《跪池》以及《十五贯》、《太白醉写》、《西园记》等。

补充:昆腔还是学习戏曲的基本功,有“昆训”之说。
昆腔在清朝逐渐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其措词过于雅训,脱离劳动人民,而且难度大,不以传播。

昆腔就是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