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诗赐评或修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4:16:34
懂己难

十年寒窗喜绝顶,
一朝碰撞悲词贫。
怨天叹命恍惊悟,
嘘己焉无伯乐心。

我知不合绝句格律。因下列障碍难以逾越,请行友赐教:
1、认识有问题:
本人一直认为一切形式、要求均为内容服务。抓住一闪灵感,即兴一气呵成,充分表达刹那间的火花激情。这时修改词汇,使其适应表现形式方面的要求,如同削足适履。
2、语音基础差:
本人习惯于方言,四声调常常有误,又懒得一一查对,所以难以适应。

为保证众多肯赐教的朋友均有表达谢意的赏分,本人将恳答者网名一一记下,容日后寻机各赠50分。对有实用价值的建议赠分100,谢谢!
真诚地感谢五位提出中肯的见解!特别是几位对格律、压韵和形态的论述,令我受益非浅!但本人还是找不出好的办法来解决此难。就算这一首吧,几位也试改了一下,但我认为与我原来的本意相距甚远。
第一句的“绝顶”是偷用词,充分表现了当年那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幼稚心理。与第二句的“词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第三句的“怨天”“叹命”提供了依据。一改动就面目全非了。
对仗是不工整,但“碰撞”一词是知识的发挥与实际的需要发生冲突时的最好写照。如同有花拳绣腿之功和战场上你死我活地搏斗的情形。现实中有不少这种情况:如有较多书本知识之人与律师对薄公堂就吃力,搞商业谈判也可能力不从心等等。
第四句更不可改了,它是主题,是一二句的结果,是“怨”“叹”和“悟”的具体内容:自己为何不去挖掘他人之长,识别人才、了解人才、推荐人才、运用人才呢?
要想不改变原意,又要让其符合古诗要求,凭我的水平确实做不到了。恐怕我这条路走不通了。恳求老师们再帮我想想办法!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懂就要查工具书。
本人习惯于方言,四声调常常有误,又懒得一一查对,所以难以适应。 这个习惯可要改,我猜平时你也许很不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一遇到不会的就隔过,结果该不会的还不会,那学习不就是浪费时间吗?我看了你以前做的诗,比这首好多了,我认为你也许遇到什么挫折,以前学的也生疏了,不过要记住:在最痛苦的时候也有快乐,不要过分消极,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也许你会觉得事情是那么微不足道。

十年寒窗喜绝顶,
一朝断肠悲词贫。
怨天叹命恍惊悟,
嘘己焉无伯乐心。

★懂已难★
十年寒窗喜空前,
一朝遇挫不堪言!
未怨天来只信命,
伯乐未逢叹枉然!

◆只能估计你的心情和意思略改一改,末知正确否?◆
◎小注:喜空前:即是:从来没有那么高兴、欢喜!◎
★小提议:格律要守,韵要遵,灵活运用,操词适当,小心推敲此为:诗、之道!不拘泥於一格、不古板、要令人看懂看明白要大众化要自然顺畅、文雅…可能我说得不对只供参考与研究!★

多读诗读好诗,要读懂诗的韵律节奏,以后灵感来了,直接就迸发出合仄压韵的诗了。否则永远都是想到一个主题,再用规则拼凑。所谓成竹在胸方可画竹,如果诗读的不多而且韵律平仄还不甚懂,就希望能靠灵感直接吟出好诗是不现实的。
另外方言问题并不重要,因为诗一定要读,首先要自己读,自己用哪种语言读,就用哪种语言的平仄,即使用普通话读,而由于发音不准而部分使用方言也可以,古代的诗人词人也都这么干,尤其现在信息发达,各地方言的流行水平比那时高的多,所以更不是问题了。但能避免最好,毕竟这不是主流。

愚见莫笑,谨祝进步。

你的认识与我很相似。我也不喜绝对规于格律。

第二句是“一朝碰壁悲词贫”吧?

个人感觉“碰壁”换成“穷途”好些。

第三句可改成“感慨天时恍惊悟”

第四句则不通顺,有拼凑之嫌。

这位仁兄的诗基本上符合绝句的平仄压韵以及前后粘接.平仄格式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