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为道日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3:39:27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
充实自身学问,要日日精进。
追求体悟大道,要日日减欲。
要不断的减损欲望,一直到无所住的境界。
当行事、作为皆无所住时,就无所不能;
也就是用天下间的自然法则去行无所住之事。
若是行事住相或有所得心(自己的欲求),
必无法将天下事处理得圆满。

《为道日损》序
——范曾

CUIZIMO.COM 更新时间:2005-3-9 来源:自默艺术网 点击数:187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序崔自默《为道日损》

范 曾

禅的本义就是深思,这深思属于每一个习静学禅的人。禅对艺术而言,近于诗、疏于画,那是因为诗的话语容量远远大于画的笔墨容量。“诗中有画”是大体不错的,而“画中有诗”却有勉为其难之忧了。在禅宗的高僧大德处,偶尔我们会听到如静安大师的名句“心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其中的以心观物的直觉经验在诗中隐然可见,真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微妙境界,要非绘画所追逐。

当我们以禅意求索八大山人的绘画时,你便会觉得固然八大山人的画有着直觉经验中的自由联想,但八大的恭敬精审的作品告诉我们,高度的理性与高度的感悟天衣无缝的结合,加上极娴熟的笔墨技巧,才可能使八大山人的作品趋近于禅,而不同于神秘的直觉主义或纯粹的非理性主义。于是,我们在佛学上可以找到“无缘大悲”一词来形容八大的作品,那是极致的理性与极致的热情高度的统一。惟其如此,八大山人的作品才有了永恒的亲和力,它不会停留于封闭与内向的自我直觉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