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姚成友的<长征颂>全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2:42:16
那不是霞光闪闪的遵义城吗/一街车如浪,半城花掩楼/那不是滔滔赤水河巍巍娄山关吗............

那不是霞光闪闪的遵义城吗/一街车如浪,半城花掩楼/那不是滔滔赤水河巍巍娄山关吗/赤水流落花,关山锁高秋/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似乎一切都已平静如流/怎能忘呵,永难忘/当年小楼一夜听春雨/柳暗花明重开头……

缺少英雄主义精神的诗歌是病态的,病态的诗歌注定是要远离读者的。一个民族缺少英雄主义精神,这个民族是软弱的;一个国家缺少英雄主义精神,这个国家是堕落的;同样,一个人缺少英雄主义精神,这个人是卑琐的。

将军诗人姚成友正是这样在呼唤中华民族集体的英雄意识,在歌颂中华民族的英雄群体与个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赢得读者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将理想切入西北的寒风,南海的涛声/将信念融进海岛的寂寞,哨所的艰辛。”(《我是一个兵》)这是一个普通士兵对英雄主义信念的理解:“你把心血和精力用到了极限/你把刚烈和忠诚用到了极限/你把青春和热血用到了极限 ……”(《李向群之歌》)这是李向群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

英雄主义之所以能得以体现。我想,首先是要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和一份坚定的信念。在这个崇高理想的光辉的照耀下,在这份坚定的信念的鼓舞下,英雄主义精神才可能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一种气概;才可能成为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动力;才可能“面对着敌堡喷吐的火焰/我们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只能“用身躯铺成进攻的道路”,“把胜利的旗帜插上高高的山顶”。其次,英雄主义精神使我们战胜各种诱惑,坚定不移地坚守自己内心那份忠诚。“我是一个士兵/我本可在花前月下拥抱爱侣/在茶肆酒楼笑谈古今/我的许多年轻的朋友/都是这般潇洒这般有幸/而我每天却甘愿笑对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静听南海风涛北国驼铃”。(《我是一个兵》)

诗人姚成友是将军,所以他的诗才有军人的大气,浩荡之风。值得庆幸的是,他并不把一份英雄主义坚定提升到口号的地步,他在诗中,将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给英雄主义一个坚实的根基。比如,一个士兵的英雄主义梦想,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它只能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才能得以体现,但现实并非如此,诗人在塑造士兵的形象的时候,把他放置在了真实的现实生活之中。一边是曾经的烽火,如今的大漠孤烟:一边是热闹繁华的都市,欣欣向荣的乡村。这样表现出来的军人,军人的信念中透射出来的英雄之气,才更感人,更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