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叫什么名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06:13
大家知道“膑”是因他受施膑刑而改。那他的原名是什么呢?

明代冯梦龙作《东周列国志》说:孙膑原名宾,与庞涓从学于鬼谷子。学成后孙宾下山之时,鬼谷子替孙宾改名为孙膑,以预言他将来会受到刖刑。这当然是一种小说家言,无非是想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与突出鬼谷先师的神机妙算。也许实际情况是孙宾受刖刑之后,才改其名为“膑”的,因此冯梦龙的话我们只能信一半,但不知冯梦龙最早是根据什么说孙膑原名为宾的,我想,《东周列国志》一书考证周详,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事出的据,也许是当年冯梦龙如此说,应该是有一定根据的。据称冯梦龙作《东周列国志》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在我们尚拿不出更强有力其它证据的今天来说,还是相信冯氏的话比较可靠。
从字义上来说,“膑”字从肉,原指膝部的膑骨。《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即是说秦武王与秦国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鼎滑落而压断了膝部的膑骨。另外,膑也作一种刑的名称,如:《周礼·司刑》注曰“周改膑作刖”。

孙膑的原名史书未载,但有书说:原名孙滨,还有的书是孙宾。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 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