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散文三大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24:11
侯方域、魏禧、汪琬

魏禧,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家”。

魏禧(公元1624年——1681年),字冰叔,号叔子,又号裕斋。宁都县城关人,著名的散文家. 魏禧年幼时多病,但却勤奋好学,11 岁补诸生。明朝末年,他随父迁县城西北十数里的翠微峰上,凿石垒池,垦荒造地,在险要处设卡守望。后来,宁都连遇战祸,但翠微峰未受侵袭。因此不少士友也带着家眷随从迁居此山,谈学论文,一时为盛。其中魏禧与兄魏祥、弟魏礼和南昌林时益、彭士望,本县李腾蛟、曾灿等九人,常聚堂讲《易》,相互切磋,更兼此堂方位取易,故人称“易堂九子”。魏禧家门前有一小池,故名其庭为“庭”,由此又称其为“庭先生”。

汪琬,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熹宗天启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卒於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年),年六十七岁.汪氏性情急躁冲动,坦率直言,不能容人过错,以是人多嫉之.然坦率无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顺治十二年(西元一六二四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

侯方域(16 18一16 54),长于古文,尊唐宋八大家,有《壮悔堂集》。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李姬传》》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剧作家孔尚任后来借用《李姬传》的主题创作了戏曲《桃花扇》。

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

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是清代初年岭南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岭南三大家”。

清初散文,时有号称三大家的侯、魏、汪三人。侯方域(一六一
八 -- 一六五四),字朝宗,河南高邱人。少年时,主盟复社,和东
南名士交游,声气甚盛。曾中顺治八年副榜。他的散文当推为第一。
有《壮悔堂文集》。其文学《史记》,以才气见长。他的《马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