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有哪些作品?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5:17:37

刘天华,著名的民族音乐改革先驱、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6月,刘天华在搜集锣鼓谱的期间,不幸染上了猩红热。于6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只有37岁。
  刘天华在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1915-1922年在江阴、常州等地中、小学校任音乐教师,并多方面学习民间音乐。如向民间艺人周少梅学习演奏二胡、琵琶;1919年暑假去河南求师学习古琴等。
  1922年刘天华被聘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文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1918年他在贫病中完成了二胡曲《病中吟》初稿,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其后,他创作的《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以及《独弦操》等二胡曲,以委婉人的旋律,或忧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苦闷、傍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的心情。二胡曲《良宵》、《光明行》和琵琶曲《改进操》,音乐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二胡曲《空山鸟语》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的手法,音乐活泼生动。《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二胡曲。刘天华掌握了民族器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