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有什么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8:44:17

解放前,每逢雪顿节,各地的藏戏班子需要到拉萨来地差,为达赖及地方政府的官员献戏。那个时候,在众多的业余剧团中,选定十二个较有名的藏戏班子。这些来支差的藏戏班子,成了各地业余戏班的骨干力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他们互相学习,交流技艺。而各个地区的戏班,由于历史、地理、语言、风格、造诣的差别,便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

这些流派中,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有属于蓝面具的新派,也有独脚戏。

属白面具的旧派,有穷结的宾顿巴,堆龙德庆的朗则娃,乃东的扎西雪巴等。因旧派戴的是白面具,所以叫做白面具派。他们的戏动作和唱腔都比较简单,影响也较小。

新派就是迥巴、江嘎尔、觉木隆、香巴四大剧团,他们演出开始,由戴蓝面具的演员上场,故称蓝面具派。新派的表演艺术有较大发展,影响也比较大,慢慢就把旧派代替了。

藏戏的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藏戏的演出,一般是广场戏,少数也有舞台演出形式。演出时,化妆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

乐器简单。打击乐只有一鼓一钹,演出时有一人在旁用快板向观众介绍剧情发展情况。剧中人道白很少,演员专心致志地吟唱,由于广场演出,演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显示出粗犷有力的性格。后台一般有邦腔,形式与川剧差不多。

藏戏唱腔很多,大致分为表现欢乐的长调,藏语叫“党仁”;表现痛苦忧愁的悲调,藏语称“党统”等等。这些腔调的变换,细致地表达了剧中人物的感情,入微地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

藏戏与其他戏剧一样,有用简音的语言来叙述复杂的故事内容的表现方法。另一种表现方法是通过旁边的人快板道白,介绍剧情的发展。

武功、舞蹈、技艺在藏戏演出中,也广泛运用。一般是演唱一段以后,便出现阶段段舞蹈,舞蹈动作很多,爬山、行船、飞天、入海、骑马、斗妖、擒魔、礼佛等等,都有一定的舞姿。藏戏的演出时间可长可短,有的演几小时,有的演一两天,过去连演几天的情况也有。要演长,则细唱细作;要演短,则用后台快板道白,叙述剧情,一下子跳过去。但是,一般每出戏都可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温巴顿”,意为猎人净地,就是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