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五子良将中除了乐进其余全是降将,为什么大家就偏偏看不起于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01:15
曹操的五子良将中除了乐进其余全是降将,为什么大家就偏偏看不起于禁?

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投降的时机不同。于禁投降关羽是在天下形势已经相当明朗,曹魏实力非常强大的时候。而张辽、张郃和徐晃投降曹操是在曹操还不是非常强大的时候,这个区别很大。因为汉末以来人们普遍奉行“不唯君择臣,臣亦择君”的理念,张辽、张郃和徐晃降曹的时候正是乱世,人们的去留不定,朝秦暮楚之事屡见不鲜,无所谓降与不降。而于禁降关羽则是在三国鼎立形成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们的去留已经基本固定,如果再在这个时候投降,那便是真正的屈膝投降,当然是要受到人们的唾弃的;二是投降的情节不同。张辽、张郃和徐晃投降曹操的时候并不存在一个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只是投降曹操而已。而于禁则是在庞德誓死不降的情况下投降的,这个情况是非常刺激后人的。后人当然会认为于禁是一个投降派;三是结果不同。张辽、张郃和徐晃的投降得到了当时人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而于禁并没有得到舆论的承认,连魏文帝曹丕都觉得于禁的行为是不能饶恕的,后人当然更不可能承认了。正是基于这三个原因,于禁的行为才被后人所不齿。

因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

以次对比,人们钦佩庞德的同时就B4了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籓,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魏书载制曰:“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於肴,秦、晋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因为于禁后来降了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