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与国学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0:41:45
以这个题目为话题.来简单阐述一下,急需!!!!!!!
谢谢各位!

1、“易中天”现象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进步,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初步实现。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易中天的走红和“超女”的走红是相类似的,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发展都是“一个声音说话、一个鼻孔出气”,基本上都属于严格的管制状态,对待任何事情基本都秉持一个观点,基本不允许异议的声音和行动存在。看看我们自己接受的教育不也是如此吗?大学之前的教育基本上属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本不容许我们进行任何的思考,所以我们缺乏创新也就丝毫不见怪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愈发普及,个性化的声音和个性化的观点开始崭露头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真正得以实现。大者如易中天可以借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让普罗大众迅速知晓他的存在,迅速接受他的观点;小者如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借助博客发表自己的粗陋见解。实际上,无论大者还是小者,有一个话语权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这才是民主的真实体现,这才是社会发展的一小步。

2、“易中天”现象充分吻合现今中国快餐文化的需求。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成了大家最稀缺的资源。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看书,特别是厚厚的砖头书,于是类似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快餐文化应当会越来越有市场。就像保姆喂养婴儿一样,现在的很多受众不一定需要原汁原味,也许更需要的是你咀嚼后的,因为这样能让他节省宝贵的时间。就这点而言,易中天很类似现在的管理培训,类似现在的EMBA教育。实际上,EMBA就是为了解决老板和企业高管有钱但是没有文凭、没有整块时间读书的两难应运而生的。试想,短短4天就能将一门课程讲解得清晰和透彻可能吗?但是最起码能够让你知道个大概其也就令这些老板们心满意足了。毕竟这些教授也研究了10来年几十年。同样的道理,易中天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毕竟他躲在书房里也是钻研了很久了才敢上台卖艺的。于是乎,需求和供给很巧妙地契合了,所以走红也就丝毫不奇怪了。换而言之,早10年乃至5年,易中天都不可能走红,因为那时的土壤还很僵硬,没有肥沃到可以支撑的地步。

3、“易中天”现象蕴含了创新才有生命力,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思想和方向。众所周知,易中天是文学教授,他的主业应当是文学研究,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副业——品读三国走红。这要在以往,实际上现今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不务正业。但是只有跨界(crossover)才能产生新的火花,才能研究出的新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