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的画面看上去非常的华丽,显示出高雅、在对颜色的处理上有些规律、特点,能具体详细的来说说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1:23:33

很多人说,“典型的法国片”,不知道这“典型”是褒还是贬,是法国电影的成功还是失败。

  主题晦涩,孤芳自赏,法国电影一个公认的“病”。很多主流观众都知道戈达尔的大名,可谁敢保证能看懂戈达尔那么复杂的文本,动辄导演现身发一番辩论,动辄插一段与故事无关的画面进行论述。晚期的雷乃玩起音乐歌舞片,说实话,令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幽雅的中产阶级格调和孤芳自赏的大巴黎主义趣味。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埃里克·罗尚、阿诺·德斯帕欣和布鲁诺·杜蒙等几位前卫导演的上座率也非常“前卫”地停留在3位数左右,每一次拷贝只能卖出几十份,因为他们的内容都比较晦涩抽象,难以理解,除了电影节、记者和圈里人,观者寥寥。

  法国电影剧情缓慢,节奏沉闷也是出了名的。印象中,1991年后出道的导演,除了奥松之外,FEMIS的毕业生似乎都成了安德烈·巴赞长镜头美学的追随者,以普通人现实生活为素材,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日常的琐碎画面,诉诸于人物内心的象征性画面,真正把电影变成了一种“影像写作”,毫不顾忌主流观众的感受,前仆后继,以求不朽。少数派的、极简的和技术的个人理想和野心成为创作的第一动力,任多数观众昏昏欲睡而不顾。

  其实,反过来说,主流观众在长期的、潮水般的商业电影训练中,慢慢习得了对电影的接受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了相同的观影反应和评价情绪,好或者不好,有意思或者没意思,过于简单的思维才使主流观众对法国电影心存误解。故事、悬念、节奏、明星和视觉特效,这些元素成为评判喜好的尺度。这也难怪,法国电影在商业效果上做得不出色,除了少数商业导演外,一说法国片,一些人本能的情绪马上就来了,题目高深,正襟危坐,艺术、哲理的帽子统统扣过来,要么打起十二分精神挑战耐力和智力,要么干脆放弃自我折磨而弃之不理。当然,影迷有影迷的道理,只不过,类型化日趋严重日趋乏味和庸俗,如此简单、草率的判断,会让我们错过改变陈规的可能。当我们不再有耐心欣赏创新,也就不再有面对新事物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