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3:20:41
“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这句话出自哪里?

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杜甫悲天怜人、忧时伤乱的情怀注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位诗人。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史》
唐代文学·第五章杜甫有如下句子:

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这是杜甫有别于其他许多中国古代诗人的地方

原文没有引号,
而此文又为半古文

故有可能是晚清黄摩西(最早中国文学史作者)
也可能是其他人,闻一多? 也有可能是无名氏?

懒得考证
=================
其意义来源却可以考证

杜甫在其落魄时,"窝"---简直不能称之为房子---的稻草被风秋刮跑了,本欲追回,却又让淘气的小孩子们抢跑了
........从而有了千古绝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足以让现在一些拥有数套房子
自己不住,又不出租,只供养灰尘的人
汗颜...................

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赵人换鼠中的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如何断句 匡衡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以书映光而读之"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意思 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谓之逍遥。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制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陈之,使民负结绳而所乘之, 翻译.急用!!!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的意思 我想知道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