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件小事都会让我烦很久,怎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41:14

你太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了,这会使在外面表现出来的你发生错误,也会产生许多的顾忌,多和开朗的人交交朋友,会好些

我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所以自己活的特累,也找不出什么好办法,特别是在处理家庭问题时,这种想法就更突出了,咱们算同病相连吧

标题:这不是一件小事
正文

我的同学孙某是极听话的学生,人缘很好,老师上课说的话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每天晚自修都看语文笔记,而且过目成诵,语文成绩很好,老师也很器重她。
可上次考试考坏了,总分130,她却只得了100分,同学们吃惊不小,她更是闷闷不乐。老师似乎很“理解”她,为她解释道:“她只是一时考差而已,瞧瞧,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这次变成第一了,你说奇怪么?她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我相信她。”
乍一看她的试卷,大作文被扣去20分,一篇课外阅读扣了10分,其它考的内容都是她平时过目成诵的内容,竟把笔记本上的一字不漏搬到试卷上了。而恰恰是那些地方一分没扣!
老师平时叫我们不要做“搬运工人”,意思是不要抄别人的作业。难道背笔记不也是“搬运工人”的作风么?不少同学把平时学习的内容死记硬背,以便到了考试能“顺利”过关。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莫非学到的知识只为一次考试的过关,考过就没用了?这种学习方式可取吗?!
难怪有话说:“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九月份要当废纸卖掉的书。”
黄全愈教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写一班美国孩子在争论一句话是对是错,孩子们争论得唾沫四处飞溅,而若是孙某,她早已把这个问题问老师,而老师就叫她把他的话记下,她在晚自修就会把这记下的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得以在考试中过关!
另外几个所谓“不听话”的学生,其实就是不死记硬背的学生。所以在主观题赢得高分,成绩也就上去了。
我们要知道,学到的知识应该是终身受用的,不是拿了文凭就算,就能当个总裁兼董事长什么的。现在中国提倡素质教育,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假如你是博士,将来也有可能要闻鸡起舞,到大街扫地去,因为你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力太差,只是学到死的知识而没有掌握真本领是不行的。
但现在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能考个高分数,热衷于“满堂灌”,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