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为何不先下手为强争夺帝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7:27:19
一直以来都比较欣赏李恪,实不忍心见到他如此下场。

原来如此,若楼上所述是史实,我愿说点我的看法:李恪的才让我是十分的佩服,我也一直希望是他称帝,可是历史并非如此,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他太有才又急于表现自己,这对其他皇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隐患,再加上长孙无忌的权利,他自然会帮助自己的外甥排除这一威胁,所以千方百计的设计李恪,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史实所写那样.其实再另一方面我也想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太有才了,但最终却不被重用,实在可惜!

吴王李恪因其才华出众被受太宗赏识,确有立其为太子的想法,因此高宗永微年间,被长孙无忌污蔑谋反而被高宗赐死。

参考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

郁林王恪,始王长沙,俄进封汉。贞观二年徙蜀,与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国, 久乃为齐州都督。帝谓左曰:’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 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十年,改王吴,与魏、齐、蜀、蒋、越、纪六 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赐书曰:“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 哉!”坐与乳媪子博塞,罢都督,削封户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 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晋王为太子, 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 未可知。”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临刑呼曰: “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显庆五年,追王郁 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 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 ,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还是很有野心的,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