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民”涵义?如何做好社会主义中国公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4:41:18
详细点,谢谢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如果做好 我认为有两方面:
1 充分用好自己的权利 象选举权 被选举权 劳动权 监督权等等
2 自觉履行好义务 象纳税 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服兵役 维护国家荣誉等等

你们基本都回答\"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

那么我想问下:什么才叫作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承担义务和享有相应政治经济社会权利和义务人。

哎呀~ 找课本就有答案了嘛

九年级全一册的思想品德课本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需要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需要不断增强公民道德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重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扎实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要把“八荣八耻”作为主线,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弘扬正气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要着眼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培育和谐文化,在全民族树立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基本原则,从基本规范抓起、从实践活动抓起、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学习典型抓起,把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内化为人们的自身修养,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推动道德建设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增强活力,在改进中提高水平。

和谐社会,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既是我们庄严的承诺,也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