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迎世博,学礼仪,知荣辱”的文章(一千字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0:40:28
一定要有文物不可以只有节日,兄弟啊!帮帮我吧!

在世博会将近的今天, 知荣辱,学礼仪,已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何为荣?以何为耻?这样的思考,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荣辱观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社会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尺度;另一方面,是个人对行为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
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管仲,可以说是在治国实践中注重社会耻感的第一人。众所周知,他曾经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盛极一时,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正是这样一位十分成功的政治家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思想。他认为,立国有四大纲,而耻居其一。
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荣辱观,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其成员能有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为强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精神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她虽然饱经忧患,虽然灾难深重,但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在心灵的深处凝结着正确的耻感。前人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志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就是一个例子。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的尊严,都是与中华民族的这种宝贵的荣辱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所以,人们的耻感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灭,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也就是礼仪。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的礼仪,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所以,在树立荣辱观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各人礼仪。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