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增强阅读的吸收与理解能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7:49:37
有什么方法能增加看书的理解能力呢?我觉得自己看书速度慢,而且吸收和理解能力似乎不强,一本书看上几次都理解不了多少

刚刚好我昨晚做完一篇关于阅读的归纳方法。虽然只是针对考试的时候做阅读题时的归纳,但其实阅读理解方法不外乎几种而已,需要有理性的根基。下面的是我的心得,希望能帮上您一点忙:

1、明确文体。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主要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这几类。一般说来,说明文阅读题较容易,议论文次之,记叙文较难。所以,在阅读文章时,只有辨明文体,紧紧围绕该文体的“相关元素”解题,才是正确的。
比如,记叙文的记叙的中心、记叙的要素、记叙顺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等。、
文体明确了,就能进入解答阅读题。当然,有时要对一个孤立的语段的文体做出准确判断,会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明白无论实际情形如何,一篇文章总是会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辅之以其他表达方式,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况且,更多的时候题干中的“指出本文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说出划线内容使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等等语句从侧面告诉了答题者该语段所属文体。

2、整体感知。
仔细研读阅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内容,这是解答阅读题的至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忽视不得,省不得。读原文,读懂原文,则事半功倍。
研读阅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是因为: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匿在原文中——这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阅读完语段,完成“明确文体”这一步后,若为记叙文,要能明确主题及作者的爱憎感情;若为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及说明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若为议论文,要把握作者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再看一看作者是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等等。
对文中的语句只有在整体感知、领会文章立意、把握文章要领的基础上,才可能准确解答,切不可只答了该句的表面意思。此外,还应根据思维的特点,讲究研读过程的有序性,即感知——选择——筛选——概括。

2、 把握要素。
文体不同,其文体要素也截然不同。
是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
是说明文,要明白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
是议论文,则要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然后,迅速联想到该文体的“相关元素”。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