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后的武士》评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9:57:17

评《最后的武士》:知其不可而为之(转的)
  现在老美拍电影越来越爱搞“长篇”了,传统的一个半小时似乎再也不够用了,要不然就是几部曲,要不然就是一部片子两、三个小时。看《最后的武士》之前,心下确实有些惴惴,怕又遇到大段大段的抒情和讲道理的场面。看过之后,一切担心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手心的汗水和内心的波澜起伏。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有两部经典名片的影子老在我眼前晃动。

  汤姆-克鲁斯不断神经质般回忆起战场上的屠杀场面,又在酒精和放浪不羁中消磨自己,这和他的顶峰之作《生逢七月四日》中的表演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屠杀,同样的战争后遗症,同样的意志消沉,当然,最后同样的重新振作。这部片子,由阿汤哥来再度演绎类似角色,再合适不过了。

  设计印第安题材,当然会想到《与狼共舞》,凯文-科斯特纳在那部片子中也完全融入了印第安人当中,还取了个印第安名字,并带领印第安人同白人作战。克鲁斯也完全融入了武士们当中,会说日语,掌握了剑术,更学会了如何平静自己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后的武士》是日本版的《与狼共舞》。

  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狼共舞》讲述的是一种文明与另外一种文明发生碰撞的时候,由此引发的惨烈场面。《最后的武士》讲的是同样一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否定和继承,这个过程更加痛苦,因为否定别人毕竟比否定自己要容易得多,屠杀异族也比屠杀同族要容易得多。

  影片的时代背景是东方人所不愿意回首的,千年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轰然倒塌,千百年来所建立的社会文化基石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怀疑。中国的文化先驱们也曾经激进地提出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把儒家文化骂得一无是处。影片中的日本人也在否定自己最传统的东西,武士就是其中的代表。

  儒学到了日本之后成了一个分支,与中国正统大体相近但又有区别。武士所讲究的“侍奉”,和儒学中的“忠义”很相近,最后关头都讲究“杀生成仁”。那支叛军根本称不上是叛军,“天皇一句话,我就可以马上剖腹。”武士首领“卡西莫多”如是说。所以当克鲁斯去营救他的时候,他居然跟着跑了,我感到有些吃惊。这也许是美国人理解的武士吧?明知是假传王命,但也要遵守,中国日本古代都有很多例子,在老美眼中就不可思议了,所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