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4:43:54

来自“天然盟友”的灾难

“如果剑已出鞘,你就投入战斗吧,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凯旋回家 !”这是一首 古老的阿富汗民谣,在刚刚过去的一段历史中,这首民谣像是战斗的号角,激励着无 数阿富汗人民投入反抗苏联入侵者的斗争中去,谱写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1979年12月27日晚上,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的高级国际旅馆里,正在举行 着一次盛大的招待宴会,宾主频频举杯,为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一醉方休,好一派 “友谊合作”的动人场景。酒过数巡,突然,一声巨响震耳欲聋,整个大楼都在摇晃。 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席宴会的阿明政府军政要员无不惊慌失措,倒是出席宴会的客人 们一个个显得镇定自若,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或者说他们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他 们是苏联农业代表团的成员们。 原来,喀布尔市中心广场附近的中央电讯大楼被炸,与此同时,市内几处油库也 火光冲天。阿富汗的军政要员预感大事不好,急忙拿起电话机询问情况,无奈,通讯 联络早已被切断,人们唯一可以听到的是大炮的轰鸣、机枪的吼叫和坦克碾过街道发 出的隆隆巨响。电台中断了播音,可是片刻之后又恢复播送阿富汗的民族音乐,而电 视中断以后没有再播映。喀布尔市内到处漆黑一片,政府首脑机关、交通要道周围, 到处是一群群身穿臃肿棕色外衣、头戴皮帽的人,他们手持自动步枪四处扫射。坦克 和装甲车一辆接着一辆开进来,一路肆无忌惮地吐出长长的火舌。人们借着火光,终 于看清了坦克上的标记,原来制造这场灾难的不是别人,正是阿富汗的“天然盟友” 苏联。 细心的国际时政分析家可能还记得,早在几个月之前,美国《新闻周刊》驻莫斯 科的记者科尔曼曾有报道,他在苏联土库曼共和国看到了令人不解的一幕,已是盛夏 的阿什哈马德大街上,有两种装束完全不同的士兵,一种身着单衣,另一种头戴皮帽、 身穿大衣。显然,后者是刚从寒冷的北方调来的。那时,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料到,这 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奏。但是科尔曼以其记者所特有的敏锐的政治眼光意识到,这 是苏联军队在其南部集结的一个明显迹象。也许,除了定位于苏联领空之上的美国军 用侦察卫星之外,科尔曼是第一个察觉到苏联军队在南部的这次重要的军事集结的外 国人,他就此作出的有关推测也相当有道理。

莫斯科向南望

科尔曼将1979年 4月初在土库曼看到的那一幕以“莫斯科向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