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缅怀心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24:37

是怀旧心理的表现。

怀旧心理

(一)病态怀旧的涵义与特点
"怀旧"一词,《辞海》解释为,追念古昔、怀念旧友。杜甫《秦赠萧二十使君》诗曰:"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怀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例如思念故乡、故人,"抬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对故土的思念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八十岁时仍盼回到故土,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著名诗句。
但是社会中还有一些人以另一种方式怀旧。他们认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而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一言一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宛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生活在当代,要以古代武士自居,行侠于天下,结果处处碰壁。这种怀旧称之为病态社会心理现象。病态的怀旧行为有如下特点:
1.不合时宜。有些服饰、装束、语言、物体过去风靡一时,现在已不合潮流,但仍然保持过去的做法。如满清已亡,仍有人留着清代发辫;解放后用公历,但仍称民国××年;文革已过,仍讲文革式的语言。因为不合时宜,故称为"古董"、"怪物"。
2.对社会抱有偏见。偏见是一种心理定势和社会心理刻板印象。认识上极端保守,如同"九斤老太"。总是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对新生事物看不惯,崇尚传统尤其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
3.回避现实。病态怀旧者,不满现状,又无能为力。大多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眼不见心不烦",不看报、不学习,怀疑与否定一切。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反对者,也是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者。
4.普遍性与差异性。病态怀旧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儿童的怀旧,多见于人格发展滞后,虽说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但仍依恋母亲的怀抱和摇篮,渴望处处得到父母的保护,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青少年的怀旧大多是因为生活环境急剧变化,他们本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又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感到恐惧与不安;中老年怀旧是回避现实,对社会存有偏见、不合时宜。
(二)病态怀旧心理产生的原因
病态怀旧心理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从社会原因来看:
1.主要是社会变迁。 由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