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黥布分别受了什么酷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57:43
注:

孙膑--战国时齐国军事家

黥布--楚汉之际的名将

孙膑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郓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

黥布
原名英布,是六安县人,自幼身强力壮,彪悍勇猛。
少年时曾有术者为他看相,说他"当先受刑而后为王"。没过几年,英布犯了重罪被判黥刑,被官府在脸上刺字,并发配到骊山服劳役。他和其他囚徒经常开玩笑说:“相者前半段话应验了,后半段不知怎样?"因为受了黥刑,英布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黥布。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汉书·刑法志》说:“中刑用刀锯”,注引韦昭曰:“锯,刖刑也。”  
  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是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正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被废除,而成为国家刑罚制度之外的一种私刑,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喜怒可以随意使用。到了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之后,黥刑又正式成为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一种附加刑,直至清末被废除,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一个 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
第2个 黥刑qing xing 简单地说,就是在脸上刻字.也叫墨刑.古代五刑之一。刺字于被刑者的面额上,染以黑色,作为处罚的标志。水浒里他们的就是这个.武松 林冲 宋江都是这个

从他们留下来得名字上可以看出来。
膑……为剜去膝盖骨
黥……就是在脸上写字,并且用黑墨水涂上,就像以前人在碗上刻字一样。

孙膑受膑刑,剜掉膝盖骨。
英布受黥刑,脸上刺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