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氢,加氢如何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6:15:24
药物结构命名中加氢,标氢的概念如何理解?我查了资料,概念的定义是:标氢-环系中最大限度导入非累积双键后所留下的额外氢,用此氢所在位次后加斜体大写H表示。加氢-由取代基的引入而产生的额外氢或双键饱和形成的加氢,用此氢所在位次加hydro表示。但理解不了。有没有其它更好理解的说法?

您用的是IUPAC命名,还是AC命名?
不同的命名规则可能不一样。

我学的是IUPAC,就按这个说吧。

标氢-环系中最大限度导入非累积双键后所留下的额外氢,用此氢所在位次后加斜体大写H表示。

首先碳环最大限度导入非累计双键的结果就是让整个碳环成为苯环、萘环、蒽环一样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的取代基肯定是要保留的(不然还搞什么啊)。碳环中有两个取代基的碳原子不参与双键的形成。这个自己找个结构式画一下就知道了。

比如说给1、2、3、4、5-五氯环己烷最大限度引入双键就成了1、2、3、4、5-五氯苯。苯环上剩下的那个氢就是“标氢”
给1、2、3、3、4、5-六氯环己烷最大限度引入双键就成了1、2、3、3、4、5-六氯-1、4-环己二烯。剩下6号位上的两个氢就都是“标氢”。

加氢-由取代基的引入而产生的额外氢或双键饱和形成的加氢,用此氢所在位次加hydro表示。

根据上一个例子
1、2、3、4、5-五氯苯。苯环上本来只剩下一个“标氢”。
对1、2、3、4、5-五氯环己烷加取代基,变成1、2、3、3、4、5-六氯环己烷。引入双键之后,得到
1、2、3、3、4、5-六氯-1、4-环己二烯。此时有两个“标氢”。那这两个之中就有一个是“加氢”

我举的例子比较简单,实际运用上应该比这个复杂。

所谓添加氢,实际上是在原母核上增加一对氢(即减少一个双键),表示方法是在结构特征位置的邻位用带括弧的H表示。本例的结构特征为酮基,因有三个,即表示为2,4,6-(1H,3H,5H)嘧啶三酮。2,4,6是三个酮基的位置,1,3,5是酮基的邻位。 

该环的编号依杂环的编号,使杂原子最小,则第5位为两个取代基的位置,取代基从小排到大,故命名为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2-53、(16)含稠环的化合物,在命名时应选具有最多累积双键的环系作母体,再把最能表明结构性质的官能团放在母体上。地西泮的母体为苯并二氮杂★,计有5个双键,环上还有一个饱和位置。应用额外氢(Indicated Hydr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