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普利策与赫斯特关于黄色新闻之争的具体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7:31:42
关于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影响。
越详细越好。

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的目的。

黄色新闻的典型特征包括: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3、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异的标题和版式;
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7、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

历史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

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合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为在竞争中迅速取得优势,将便士报时代的煽情主义传统发挥到极致。他以金钱购买新闻,大量报道犯罪新闻与社会丑闻,大量应用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并煽动贫苦人群发动民权运动。

漫画:黄孩子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马挖至《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新闻报》。“黄孩子”是奥特考特所创作的著名连环画系列,主人公为一仅有几根头发、没有牙齿的小孩,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到处游荡,发表观感,在当时的纽约很受欢迎。

“黄孩子”被《新闻报》挖走后,普利策十分恼火,他重新聘请画家乔治·拉克斯继续在《世界报》续画“黄孩子”,并将赫斯特告上法庭。于是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借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在《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