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赫斯特和普利策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0:56:20
老师要考试的题目!

如果没有美西战争,史家或许对黄色新闻的批判就不会象今天这样激烈、片面,或许能给黄色新闻和黄色新闻时代一个公正的地位,黄色新闻时代的精神遗产或许也能够得以完成的继承。

回到普利策和赫斯特之间的发行量大战吧。19世纪末页,美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盛,和近邻的西班牙殖民地之间的利害关系越来越重要。大批美国侨民在西班牙所属的古巴、波多黎各、菲利宾等地生活、商旅。从1893年普利策接管《世界报》开始,就大量报道美国侨民在西班牙所属殖民地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迎合大国沙龙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氛围,这种报道从来都是受民众欢迎的。在发行量的刺激下,《世界报》开始了一些夸张的报道,渲染殖民地的土著民所遭受的非人虐待和美国侨民的悲惨境遇。一开始,报道还只是夸张,但当赫斯特卷入发行量大战之后,报道的底线越来越低,大量捏造、耸动、激发美西矛盾和民众仇恨情绪的“新闻”出现在版面上。这是当时刊载在赫斯特《新闻报》上的一张图片(漫画):西班牙人脱光美国女游客的衣服进行入境检查。

在这样的猛料刺激下,一方面是美国民众的仇视情绪越来越烈,一方面是美国政府遭受公众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麦金利总统及其幕僚也觉得控制西班牙殖民地的时机基本成熟),另一方面,是赫斯特《新闻报》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节节攀升。在此情境下,普利策的《世界报》也只能用夸大甚至是完全捏造的“猛料”来迎合民众情绪,大量古巴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数十万古巴当地居民被殖民者虐杀的报道见诸报端。

1898年2月,事件的发展到达了临界点——美国在哈瓦那护卫美国侨民的“缅因号”战舰离奇爆炸。这种突发灾难性事件历来是媒体最重视的新闻,《世界报》和《新闻报》更是如获至宝,拿出头版,用渲染的大幅漫画来报道此事,看看当时的版面吧:

这是普利策的《世界报》的报道,标题直接把原因归咎于西班牙人,漫画更是把缅因号画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向来比普利策更为激进的赫斯特更是耸动,标题直斥西班牙人为敌人,是蓄意挑战,而非一般事故。还悬赏5万美元捉拿纽因号暴行的凶徒。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了,而是在挑动民众情绪,进行战争动员。

穿越历史的迷雾,我依稀看到赫斯特在当天报纸中表达出来的愤怒,其实神色可疑。赫斯特和《新闻报》当天的表现,与其说是一种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