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病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6:10:09
在心理烦躁的时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胳膊上已经有数十条伤疤了,这是不是心理病态的一种?应该怎样解决?

青少年自残为了什么

  最近,青少年自残事件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看着那些手臂上用利器割伤的深痕,想着那些血淋淋的场面,我们真的很难将它们跟这些正处于花季雨季当中的孩子们联系起来。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这么极端的方式,他们是想用这种方式达到怎么样的目的呢?父母、老师在这一事件当中有没有责任呢?带着许多疑问和不安,我们采访了著名学者、中国心理热线的主持人郭卜乐先生。

  “酷”还是“残酷”

  郭先生介绍说,青少年的自残包括的范围比较宽泛,文身、割腕等等都属于自残。在这些举动当中,有一部分青少年是受到了不良认知的影响,他们认为这些举动是一种“酷”的表现。

  作为受到新的观念影响比较深,但缺乏相应的社会经历和判断力的青少年来说,“酷”这种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是片面的。郭先生认为,所谓“酷”的东西,应该是一种能够产生巨大社会价值的常人不易达到的成功举动,而绝对不是一种缺乏内涵的表面上的特立独行。

  现在的青少年选择用自残的方式来表现自我的“酷”,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我们并不反对“酷”,但他们的这些举动并不是真正的“酷”,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残酷。

  还有人这样认为,“我从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都什么年代了,我难道不能主宰我的身体?父母生下我来的时候,我身上没有这么多好看的装饰,现在我自己给加上了,算是对自然的改造吧。”对于这样的观点,郭先生认为:的确,身体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利来处理,但也更有好好处理的权利,请一定善待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

  自残心理也有瘾

  郭卜乐先生说,自残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它是对自残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虐待。肉体上的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是这些在肉体上留下来的可怕的痕迹会对自残者今后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麻烦。

  郭先生曾经接到过这样的案例,有一个孩子曾经有过割腕的经历,但当他清除了心理障碍,走进正常的社会生活,去求职的时候,却因为自己腕上的伤痕被人看到而无法理解,一再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样的经历使这个孩子重新陷入了痛苦当中,又拿起了自残的尖刀。可见,在走出自我情绪的小圈子时,能否被社会重新接受是他们面对的重大问题。